一个人的阶层,就决定了该人信息来源渠道的接收途径,然后通过它塑造自己的认知,再然后大多数就生活在这较稳定的阶层里,或者一跃冲天,或者偃旗息鼓,原地不动。
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的浪费和认知的迟来,有时需要自己认真思考,而不是“闭门造车”
。
有人讨厌、非议、诽谤、诋毁、造谣中伤你,是因为你比他强,引起别人的嫉妒,所以从另一种意义来说,他是在仰望你。
何以忧之?让别人去说吧,做好自己就行了,太阳还不是照常日升日降。
往前走,哪怕一身风霜雨雪,也要从容面对,莫回,空悲切,千山万壑树参天,一切都在笑谈中。
由于华江省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历史上出过很多名人、富人、达官贵人等。
他们传承下来有很多东西,但文物古董是其中之一,有人承认来源,更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去购买。
“嗅觉灵敏”
且思想比较前的农民,及早投入到这美其名曰“收破烂”
大军。
由于僧多粥少,有好事者把这个“收藏大军”
组织起来,划分地盘,今天张三到a村,李四到b村,不一而足……
这就在圈子里形成了“不成文”
的规定,为了争“地盘”
,相互之间打架、骂仗是常有的事。
张学峰和二狗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认识了,那真是“不打不相识”
的认识。
由于都年轻气盛,都想在各自的师父面前“逞能”
,留下好印象。
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张学峰和师父来到河北省的一家叫于阁庄村里,下乡收古董古玩,中午时分,看见一对二十七八岁左右的夫妻俩在那田地里干农活,离田地有一百多米远有一家农户,门口坐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在其不远处,有一个没有穿衣服的有五六岁样子的光屁男孩,正在用一根细绳拉着一个玩具在路边玩耍,出沉闷的响声。
张学峰走到大娘跟前,说天太热了,想找碗凉水喝,寒暄客气中,得知老大娘是解放前从河南逃荒到这个地方的,穷的也没有什么古董古玩,师父在一旁树荫下吸着烟,张学峰则与老大娘边唠嗑儿,边打听村里谁家有古董古玩。
这时张学峰被小孩拉着的玩具吸引了,仔细一看,这个玩具奇形怪状的,就对那小孩说:“我看你拉的是什么玩具,听声音挺特殊的。”
说着就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抓了一把糖块出来。
小孩见有糖吃,快地跑到张学峰跟前,把那个玩具递给他看看,张学峰拿过来用手搓了几下,露出一点颜色,迎着太阳光看下,又在手上掂了几下,感觉是块老玉,从造型上看,属于手工雕琢的工艺技术,其上面不过是有一层厚厚好包浆,挡住了人的视线判断。
一问老大娘,才知道是其外婆在山沟里捡到的,拿来给这个外孙子玩的。
张学峰一听,就显出漫不经心的口吻说,把你家这块“狗骨头”
卖给我吧,来到你这村里,孬好收点东西走,不然不吉利的,我给出二元钱。
老大娘笑着说道,“这破烂玩意儿不值钱,你也收?”
“你要觉得值,必须收,就给俺十元钱吧。”
张学峰一听,心就蹦蹦跳跳,恨不得马上扔下十元钱,转脸就跑。
然而这几年跟着师父没有白学,故作镇静的与老大娘讨价还价起来,一直磨着,最后以捌元钱购得此玩具。
可是当张学峰准备拿走时,那个光屁男孩,却不愿意了,说这是姥姥给我的,我不卖。
张学峰见状,连忙又从包里抓出一把糖块,递给小男孩,这才停止了哭闹。
张学峰借故又喝了一碗凉水,就喊正在凉快的师父,慢腾腾的离开了老大娘的视线。
然后师徒俩就狂奔了起来,迅来到放自行车的地方,骑着就离开了这个村庄……
后来,卖了个极好的价钱,卖3万多元钱,师父俩平分了,但这件事后来被二狗的师父知道了,说是张学峰“越界”
了,要给其一定的补偿,为此二人差点干了一仗。
想到这里,张学峰伸出手,两人握了握手,互相又仔细打量。
总有一些人和事,遗落在时光里,不堪回往事,一觉醒来,还在梦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