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夫人早上出园子时便已话别。
小剑喜欢凑热闹,将着小康儿跨坐在自己的颈上,指着远去的江耘道:“小康儿,爹爹走喽。”
小康儿满眼都是人。
哪分得清自己爹爹,自顾自的咯咯笑。
一大一小的两位亲人。
都不曾想到,江耘这一走,再回京城之时,已是数年之后。
而这一切。
都拜奸人6匡所赐。
此刻,他也混在人群之中,脸上挂着阴冷的笑。
在心中默念:“再见之时,某必让你跪在我面前乞
延和殿是皇城五殿之一,位于景福殿之后,是最北的一个宫殿,其后隔了一道共辰门便是内殿。
位于五殿正中的崇政殿是日常朝会之地,建筑端庄凝重。
气势恢宏,相对来说,延和殿更注重实用功能,赵估的书房便设在此处,朝会之后,会在此午休和小憩。
自密折制施行以来,赵估便在殿中新设了一个“闻达司”
任用了心腹之人任知事,专管那些从各地送至京城的密折。
自崇宁二年施行以来。
几经扩展,大宋各地拥有密折权的人数已经从最初的二十多人增加到八十多人。
本着诸事可奏的原则。
那些装着密折的朱红小匣源源不断地被送进京城大内,将大宋的各种信息汇集到此,虽不敢说尽纳民风于朝堂,却终归有新鲜的声音。
楚知事作为圣上赵估的心腹,每五日来“闻达司”
一次,倒不是他偷懒,而是每月送达大内的密折不过六七十道,五日一清已然足够。
这几日的堆积下来的密折不多,正好十道。
拆完了九道。
在楚知事面前分成两份,左手边是说新法好的,三道,右手边的是说新法不好的,比上个月要多了。
足足四道,还有一个乱七八糟地不知道说些什么,不管他。
楚知事拿起最后一个朱红小匣,检查了一下封口的火漆,确认无误,打了开来。
细看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皱眉赵皱越紧,手抑制不住地抖了起来。
楚知事不敢怠慢。
将密折拿在手中,急冲冲地往赵估的书房而来。
值门的太监一把拦住了他,低声道:“楚大人,圣上午睡未醒,请勿惊动。”
楚知事急道:“公公勿怪,此事重大,请为通报一声。”
那太监却是不肯,两人正争执间,赵估的带着睡意的声音传来:“进来吧。”
看着急匆匆地楚知事。
赵估疑惑道:“联想着是枢密院的人,却不曾想到是你。
何事惊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