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写这封文书十分冒险。
正如他入蜀时所说,郡守什么都不做,只抚民收税,大部分都能安享富贵;做的事越多,危险就越大。
想要驯服岷江,甚至让岷江成为成都平原的灌溉水源,其工程量可想而知。
一条河流上的堤坝或者桥梁就罢了,当地地方官能自行解决。
但李冰所说的大工程,蜀郡一地难以支撑,需要秦王下令征召役夫支援。
秦国与后世封建王朝不同,不仅朝堂风气功利,秦王只看结果,而且律令十分严苛。
一旦李冰修建的水利灌溉工程达不到预期,李冰可能就会因为滥用民力财力而身首异处。
李冰写这封文书,就是在给秦王立下军令状,将性命抛到了脑后。
能在三十岁就坐到郡守的位置,李冰并非天真之人。
但此刻,他却决定用命为蜀郡换一个希望。
朱襄不知道历史中的李冰是不是见到了洪灾中的民不聊生,直面天灾中人的无力,然后决定向上天宣战。
但他现在认识的李冰就是如此。
“我来帮你。”
对李冰谨慎半辈子,而立之年突如其来的莽撞和冲动,朱襄没有多言,只简短道。
李牧拍了拍李冰的肩膀,自嘲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
一起。”
他们是知己好友,他们做过相同冲动的事。
这两件事不知道谁先谁后,谁因谁果。
或许互为因果。
李冰就算已经下定决心,但心中也不免忐忑。
友人坚定不移的支持,让他内心稍安。
知己难求,不看相处时间长短,只看内心。
他有两位知己,有何惧怕?!
李冰道:“我要铸造三位铜人测量水位,铸造我们三人的人像如何?”
朱襄神情古怪:“好兄弟就要一同沉江?不知道你是什么恶趣味,行。”
李牧:“……行。”
舍命陪君子了。
这封信经过驿站快马运送,也两月后才到咸阳。
还好没有遇到下雪,否则还会再拖延一两月。
秦王先公后私,先拆开了李冰的文书。
看完李冰的文书后,秦王沉默良久,将李冰的文书递给太子柱。
太子柱迅速阅读后,道:“回君父,儿认为,此事可行。”
秦王道:“此事耗费人力物力巨大,你不担心他失败?”
太子柱憨厚笑道:“我不信任他,但我信任朱襄。
朱襄怜惜民力,如果此事不可为,他一定会劝阻。
李冰说他做不成此事就以命相抵,人皆惜命,如果朱襄有充足的理由,肯定能说服他别这么冒险。”
秦王颔首:“这倒是。
不过寡人不认为他真的想要立功才冒险。
寡人来看看朱襄写了什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