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襄道:“世上疆土有限,但对如今的秦国而言是无限;可疆土对秦国虽说是无限,但秦国能控制的疆土有限。
当疆土扩张超过了秦王能控制的范围,那么离分崩离析就不远了。
晋国和楚国就是例子。”
老秦王拉着朱襄在几(一种矮桌)旁坐下。
范雎立刻跟上,坐在朱襄另一边。
白起想了想,拉着子楚和政儿坐在秦王另一侧,自己坐在子楚和政儿旁边。
蔡泽坐在白起身旁,给雪使了个眼色。
雪立刻出门招呼秦王带来的仆人继续收拾家具,并吩咐带来的厨子开始做饭,自己为老秦王等人斟糖水。
老秦王道:“晋国和楚国不是衰落于昏庸的君主?”
朱襄道:“昏庸的君主每个国家都难以避免,两个国家如此强大,只在四个字‘盛极而衰’。”
老秦王深呼吸:“盛极为何会衰?”
范雎皱眉:“是天道吗?登上了山顶就该下山,度过了盛年就该衰老?”
朱襄摇头:“不是,只是一种规律。
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发展的每个时期所面临的困难都不同。
就像是行路一样,遇到平原、沙地、山峰、江河等,都需要相应的工具前行。
盛世就是前一辆车奔跑的极限,极限前,君上就该对马车修修补补了。”
雪端来蜜水,老秦王亲自双手递给朱襄:“请继续说。”
朱襄喝了一口蜜水,道:“再说晋国和楚国。
他们盛极而衰的原因其实和周一样。
君上在施政的时候应该已经察觉,距离咸阳越远的地方越难以管理。
哪怕同样是郡县制,因边远郡县几月才能呈上一次文书,君上对其的管理就落后了几个月。”
晋国宽广自不必说。
楚国是春秋灭国最多的国家,疆域最广阔时曾占据天下一半。
老秦王焦急道:“确实如此,可有办法解决?”
朱襄摇头:“一个地方,君上的军队一日能到达,君上就能像指挥手臂一样指挥它;君上的军队一月能到达,君上就能像拿着棍子一样拨弄它;若君上的军队一年才能到达,那么君上就只能接受它的供奉了。”
老秦王叹气:“这确实很难解决。”
范雎插嘴:“军队一年才能到达的地方,就是秦国疆土的极限吗?但晋国和楚国的疆土面积没有那么宽广。”
朱襄道:“国君需要拿着棍子才能拨弄军队急行军一月到达的地方,制度就是棍子。
他们没有用棍子,而是将手无法触及的地方交给了仆人。”
范雎眉头皱得更紧,然后舒展:“国土越宽广,就越主弱仆强。”
朱襄点头:“秦国实行郡县制,朝中没有比君上强大的臣子,君上能控制的疆土范围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在制度上,仅有秦国能统治如今的中原,那么就仅有秦国能统一如今的中原。
再远的地方,秦国打下来也不能转化成国力,入不敷出。”
“如何计算一块地的价值,君上,应侯应该比我更擅长。”
朱襄真心恭维道,“君上对外征战总是打一会儿就停下和谈。
有的地方收为秦土,有的地方却只是让它承认是秦国的附庸,为秦国供奉粮食兵器马匹即可。”
老秦王和范雎对视一眼,双双失笑。
老秦王苦笑:“虽然寡人明白过犹不及,但听完这番话后,寡人才明白为何过犹不及,那‘过’又是如何‘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