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越来越多唐朝的人被天幕提起,无关人性好坏、为官与否,皆有其值得夸赞的一面,黄巢就又开始觉得遗憾。
难道他黄巢,就没有值得一提的夸赞之处吗?
就连当初讲黄巢起义时,天幕也仅是寥寥几语,反而对那高仙芝褒扬了许多!
就在黄巢的失望已累积到极点之际,他忽然听到天幕念到了他的诗!
后世的考编题目,居然在那般多的诗人中,选用了他的诗!
这代表何意?
代表他虽担着个造反的名声,但在后世眼中,他定是有可取之处的,而非避之不及地全然一杆子打死,连姓名都不可提。
黄巢的心里油然升起一股动容。
后世这番包容豁达,与本朝那些听风就是雨,恨不得灭他全族的天子权贵相比起来,更显贤明。
“若是能活在后世,该有多好……”
黄巢感叹着,不免希望天幕也能讲一讲他的生平和所成。
北宋。
苏轼尽情地饮尽一杯酒后,感慨道:“已有许久不曾听到李太白,杜子美的诗了。”
“嗯,还有某自己的。”
他就喜欢天幕如此,会欣赏豪放不羁的性格,会赞美忧国忧民的品质,会认同淡泊明志的愿景,也会细品柔婉清丽的风情。
不拘泥一派,而是用一颗开放并包之心,去接受一切。
仅以此,便可窥见后世之国风民风。
【首先这题的正确选项是B。
这句诗来自唐朝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要是还没有印象的话,就让我来念出它的前一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何夏夏特意给了弹幕一点抒发感想的时间。
就见屏幕上一排排的问号刷过,足见他们心里有无语。
就跟何夏夏一样。
看到解析的第一眼,心里就开始怀疑人生,这两句能是同一首诗的?
唐朝。
白居易有些想不通。
他若是没有记错,上回在讲起声音沿直线传播时,就曾出现过第一句诗。
看弹幕都是脱口而出,滚瓜烂熟的模样,白居易当时还有些兴奋。
为自己的诗人人皆可读懂而兴奋。
可结果一转眼,天幕就说,他们只是知晓其中一句?
不知全诗,不知诗名?
“后世……是如此学诗词的?”
白居易有些一言难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