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夷吾回答:“开发矿产资源,发展海盐事业,这是天下通用的战略物资,不愁买卖;收购国内国际价格便宜的大宗货物,囤积起来,等到价格上扬时再出手交易;国家支持开设妓院,先开设它三百家,使远道经商的客人得到安慰,感觉就像回到家里一样,这样各地商人都来做买卖,有了货物交易,就可以得到税收,扩大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销山为钱,煮海为盐,其利通于天下;因收天下百物之贱者而居之,以时贸易;为女闾三百,以安行商;商旅如归,百货骈集,因而税之,以佐军兴;如是而财用可足矣)。”
齐桓公说:“武器装备、军费都有了,但是军队编制不多,规模不大,怎么办呢(财用既足,然军旅不多,兵势不振,如何而可)?”
管夷吾回答:“军队的精髓就在于拥有精兵强将,而不在于人数的多少,战斗力和取胜的关键在于军人的心理素质、计谋和勇气,而不在于武艺是否高强。
主公您现在若是扩张军队、扩充军费,那么天下诸侯也会跟着扩张军队。
这不是制胜的办法。
如果想要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军事建设,不如抛弃表面的虚名,而脚踏实地的修炼好内功,先把政策制定好,通过制度加强基础建设,使军民合一、军令政令合一(兵贵于精,不贵于多;强于心,不强于力。
君若正卒伍,修甲兵,天下诸侯皆将正卒伍,修甲兵。
臣未见其胜也!
君若强兵,莫若隐其名而修其实,臣请作内政而寄之以军令焉)。”
齐桓公问:“是什么样的政策呢(内政若何)?”
管夷吾回答:“把全国划分为二十一个乡,工商行业分为六个乡,公务员队伍分为十五个乡。
工商行业出钱,官员阶层出人(内政之法,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之乡十五。
工商足财,士足兵)。”
齐桓公问:“那怎么征集到足够的士兵呢(何以足兵)?”
管夷吾回答:“五家为一轨,设置一个轨长;十轨为一里,设置一个有司;四里为一连,设置一个连长;十连为一乡,设置一个良人的职位。
用这个规则作为军令。
五家为轨,所以五个人为一伍,轨长率领一伍;十轨为里,所以五十人为一小戎,里有司率领;四里为连,所以二百人为卒,连长率领;十连为乡,所以二千人为旅,乡良人率领;五乡设立一师,所以五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师率领。
十五乡出三万人,为三军。”
管夷吾继续说:“君主率领中军,高、国二子各统帅一军。
一年四季的闲暇时节,从事田猎,也就是军事训练了。
春季田猎行动代号:搜,追逐没有怀孕的野兽;夏季行动代号:苗,清除田野里的害虫;秋季行动代号:猕(xian),顺应秋时行杀节气;冬季行动代号:狩,各个分队都来展示一下战斗力,做个年终总结汇报表演。
这样就能使人民受到军事训练。
小分队在自己的家乡训练,大部队集结在郊外集训(君主中军,高、国二子各主一军。
四时之隙,从事田猎。
春曰搜,以索不孕之兽;夏曰苗,以除五谷之灾;秋曰猕,行杀以顺秋气;冬曰狩,围守以告成功。
使民习于武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