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开会商议,有人报告:“郑国使臣颍考叔在朝门外,带来国书求见,归还俘获。”
陈桓公问公子佗:“来使是什么意思呢?”
公子佗回答:“表达诚意,以示友好,不能再推辞了。”
陈侯看到国书,言情意切,诚意满满。
书略曰:
寤生再拜奉书陈贤侯殿下:君方膺王宠,寡人忝为王臣,理宜相好,共效屏藩。
近者请成不获,边吏遂妄疑吾二国有隙,擅行侵掠,寡人闻之,卧不安枕,今将所俘人口辎重,尽数纳还,遣下臣颍考叔谢罪,寡人愿与君结兄弟之好,惟君许焉。
注:1【膺:yg,接受、获得。
忝tian: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亦忝为王臣:也身为周王朝的大臣】
2【共效屏藩:共同为周王室效命,抵御外族的入侵】
3【请成:请求和解、讲和】
陈侯看完,知道郑庄公是出于至诚,诚心修好。
就热情隆重地招待颍考叔,并派遣公子佗报聘。
注:【报聘bàop,意思是派使臣回访他国】。
于是陈、郑两国交好。
郑庄公看到陈国已经被安抚下来,不会再帮助宋国了,于是就与大夫祭足商议攻打宋国的事。
大夫祭足上奏说:“宋国是个大国,而且爵位是公爵,朝廷都高看一眼,不可轻易挑战。
主公曾经想要去京城朝觐天子的事已经很久了,因为与齐侯在石门的盟约之会、又遇到卫国州吁的五国兵困城门,耽搁至今。
现在正好可以前往京城朝觐天子,向天子致歉,表明心意。
此行一是朝觐天子,二是可以借此行之名,假借天子的旨意,号召齐、鲁两国一起讨伐宋国。
师出有名,士气满满,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了。”
此事发生在周桓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717年。
郑庄公于是就命世子忽监国,临时执政。
然后与大夫祭足前往京城朝觐天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