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

第9章 晋文公大行封赏(第3页)

传说因为春秋时期晋大夫狐突及其二子埋葬于此。

《交城县志》记载:“马鞍山亦名狐突山西峰顶晋大夫狐突并二子毛、偃墓在焉。”

又称:“侯墓悉用碎石垒成,周约十丈,高出山顶,夏草不生,冬不积雪。

墓前碎石击之作金铁声,移之它处则无音。”

现存大坟丘一座,高5米多。

又传令在国门上悬榜:“如果有功劳而遗漏没被封赏的,自己向上反映。”

小臣壶叔反映说:“我自从在浦城(山西临汾市蒲县)跟随主公,奔走四方,脚后跟都走废了(足踵俱裂)。

住下来就为主公伏侍吃饭睡觉,行动时为主公管理车马,这些年一步不离地跟随在主公的身后。

今天主公封赏追随流亡的人,却没有赏我,意思是我有过错呗?”

晋文公说:“你走上前来,我跟你说明白这件事。

对于教导我仁义道德,使我茅塞顿开的人,为上等赏赐;辅佐我、为我献计谋和建议的人,为次等赏赐;冒着枪林弹雨用身体保护我的人,为又次等赏赐。

所以上赏是赏赐贤德人士,次赏是赏赐有才能人士,又其次的是赏赐有战功的。

而奔波行走,吃苦出力的,又在其次。

三赏之后,就赏赐到你了。”

壶叔惭愧而佩服地退下了。

晋文公于是就大出金帛,遍赏舆儓(yutai)、仆隶(仆人奴隶舆儓(yutai古代奴隶社会中两个低等级的人,贱职、贱人,泛指奴仆及地位低下的人))之辈,受赏者都非常感激,兴高采烈。

注:【舆儓:yutai,古代奴隶社会中两个低等级的人,贱职、贱人,泛指奴仆及地位低下的人】

只有魏犨、颠颉二人,自以为有才能而又勇猛善战,看到赵衰、狐偃都是文臣,只会耍嘴皮子,但其赏赐却在自己之上,心中不悦,口内稍有怨言。

晋文公念其功劳,也就没有计较。

又有介子推,也是追随流亡的人,为人狷(juan)介无比(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只因为在从秦国回归晋国,在渡过黄河时,见狐偃有居功自傲的那番话语,心中鄙视他,认为与这种人同朝为官是自己的耻辱。

所以归国后,就上朝点过一次卯,借口有病,回家不来上班了,甘守清贫,躬自织履,以侍奉老母亲。

晋侯大会群臣,论功行赏,不见介子推,偶尔忘怀,竟然不再提及他了。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36年的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