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

第42章 羊毛制衣(第2页)

刘松的内心无比清晰,只要自己能够把蒙古人所有的羊毛全部收买过来,那局势将会发生巨大的转变。

整个蒙古都会被自己牢牢掌控,自己叫他们往东,他们决不敢往西。

而后金想要联合蒙古,就算皇太极再有雄才大略、再有能力,蒙古人都不可能答应。

毕竟,毛线带来的巨大利益,会让蒙古紧紧依靠自己这边。

不过,刘松也深知,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的军事实力要足够强大。

否则,即便有了这绝佳的商机和策略,最终也都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强军事训练,扩充军备,让自己的实力足以支撑起这宏伟的蓝图,真正实现对局势的掌控和对未来的主导。

现在的凤凰山压根不缺劳动力。

刘松当机立断,立刻安排了大量的人手开始投入到毛衣的制作当中。

甚至当地的所有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怀着极大的热情踊跃参与了进来。

刘松慷慨大方,按照一件十文的价格开始提供毛线让百姓制作衣服。

这一举措,不仅仅给辛勤劳作的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还为很多无地的流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生路。

在这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年代,能拥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简直是太过奢侈的事!

刘松深知百姓的不易,现银结算,绝不拖欠。

再加上刘松在整个大同向来有着极好的口碑,很多城里的人,甚至卫所的那些农民兵,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偷偷地跑来做毛衣。

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

很多来自陕西、河南和河北的无地贫苦农民,听闻这个消息,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纷纷不顾一切地赶到大同。

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眼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一路上风餐露宿,只为能抓住这难得的机遇。

很多府衙也是乐得其成。

毕竟流民走了,当地没人闹事,他们的日子也能过得安稳些。

沿途的官府也算是纷纷亮起绿灯,对这些流民的迁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时间,河北、河南、山西的农民暴动都突然少了很多。

官府的人很默契地都不提这些人都去了大同,仿佛那些苦难的流民从未存在过一般。

整个朝廷上下顿时一片歌舞升平,仿佛流寇就此消失了,真是天大的讽刺。

那些官员们在朝堂上粉饰太平,对民间的疾苦视而不见,只沉醉在虚假的繁荣之中,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