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能左右一些关键之事,冲改河道也不在话下。
据史料记载:杨修与曹植友善,力助其争太子。
后曹植失宠,曹操虑有后患,且其为袁氏之甥,又惧其能窥伺己意,乃借故杀之,时年四十五岁。
——假如,曹植失势后,杨修能收敛锋芒,辞官暂退,那他必也不会丧命。
——这世间最可悲的事,也是人人都想成为上大夫范蠡,人人却又都成不了范蠡。
究其原因,也全在一个“度”
字,“度”
亦是人生最大的学问。
怎奈,人受贪嗔痴所限,知“度”
又如何,不知又怎样?
——反正都过不了贪嗔痴,也自然觉悟不到“度”
在何处。
既不知“度”
在何处,知与不知又有何意义?
——这世上多得是无度之人与无度之事
无度,就没有节制;无节制,就容易出现极端。
——极端的好,必能迎来人人称颂;极端的坏,也必是死路一条。
话说至此,可能有些人就更含糊了,那我们不如以人为例。
在列举人例前,就要先说说以人为例的意义在何处。
它并不是完全在说,前人走过的路可以作为参考,而是,在你受阻、困陷之时,能有一盏如标杆般的灯塔。
假如,没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又何来的勇敢顽强、坚持不懈、有情有义之例?
假设,没有屈原投江,哪会有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
倘若,没有秦桧,世人又怎知何为忠奸,何为羞耻?
一个泱泱大国,千载文明,如果在你想做一事、想成就一种精神时,你却找不到一个标杆和榜样,又是何等的凄凉?
——以人为例,是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亦是勇往直前的源泉和动力。
——它不在别处,就在我们心中,也一直都在我们心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