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

第五十七章 武举三(第3页)

洪明远原地蹦了蹦后说道:“不知道此次是甚么题目啊?”

“无非就是兵法大义、策问甚么的嘛。”

赵忠信答道。

冉彪愤愤不平的说道:“我等武人,习武健体,上阵杀敌,会做文章有何用?”

赵忠信微笑着没有回答。

洪明远说道:“冉兄此言谬矣,上阵冲杀只是将,要成为帅,那必须熟读兵书,文武双全才可。”

这话说的有道理,赵忠信心道,唐代开创了武举,唐代武举只考武,而不文试,但仅有武艺不足以成为优秀的将领,将领特别是统帅必须也具有谋略宋代也算是开创了新的举措,既考文又考武,即以军谋将略选拔军事人才,以兵书、策问作为考校军谋将略的形式。

从宋朝起,谋略进入了武举的考场。

宋朝整体上注重文治,也使宋人在武举考试中重策略而轻武艺,“以策略定去留,弓马定高下”

,即根据策问的好坏决定录取与否,已录取者再根据弓马成绩的优劣决定名次。

宋朝武举考试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武艺弓马,包括步射和马射;一类是程文,包括策问和兵书大义。

冉彪撇撇嘴道:“帅?轮的到武人当统帅?”

这时旁边一名考生插嘴道:“这话就不对了,为何武人就不可当统帅?”

赵忠信拱手问道:“你是?”

洪明远在旁低声对赵忠信说道:“他是张子琦张衙内,当朝张太尉之子。”

原来是张俊之子,赵忠信朝张子琪点点头打了个招呼。

冉彪继续说道:“就算是帅,可真的是统帅权吗?”

这倒是大实话,武将为帅确实受到很大的掣肘,很难真正的实现军人统兵,特别是名望较高,战场经验丰富的军帅更是受到朝廷的猜忌。

轻武政策具体表现在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

枢密院掌握调兵权。

这样就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

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

同时军队实行更戍法,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

轻武政策,虽然有效地防止了将领的拥兵自重,巩固了中央集权,但它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洪明远连忙拉住冉彪道:“冉兄,慎言啊。”

张子琪哼了一声,走到了一边。

“不是俺爹相逼,我才不考这个甚么劳什子武举呐,就算考中了,有甚么用?还不是受那帮文人的鸟气。”

冉彪说道。

说实话,赵忠信其实也对这个武举没甚么兴趣,可其一因韩世忠要求,其二想在这个时代混下去,不可能一辈子做生意罢?总得混个出身,文科是不可能了,甚么诗经、周礼、礼记、论语、孟子赵忠信是一窍不通,诗词歌赋更是只会看不会写,只能武举应试了,毕竟武举对文章要求不是很高,赵忠信报考的是“绝伦科”

,武艺考试要求严格,对文章要求不是很严格。

“别说那些没用的了,马上就开考了,准备下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