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以此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是为经络系统的主体,故而称“正”
;而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跷脉、阳跷脉;此八脉循环别道奇行,不属脏腑,不通肌表,故称之“奇”
。
正奇二经,正经通过手足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奇经沟通前者,对其中的气血进行积蓄调节之作用。
再看络脉。
这是由经脉各部网络分支构成,其中包括别络、浮络、孙络;
至于人体穴位,武学上也叫作穴府、气府,其是人体经络线上的特殊点部位,亦是气血交汇的枢纽。
经络、穴府、两者的关系就犹如江河水系里的干流和支流,经脉为干,络脉为支。
而穴府就相当于遍布在整个经络水系上的湖泊,水库等等。
回过头来,再把内力、气血带入这个关系中,一切都是如此明了。
简而言之:
内力如水,气血如流,把筋脉、气府分别视作河道、湖泊,而正、奇二经就宛如江河水系,两江之水纵横交错,相互影响,牵内力于气府犹如灌水入湖,聚气凝丹就好像化湖泊为“水库”
。
至于,正、奇二经之间……
十二正经循环互联,沟通全身,人的大多行为会带动其中的气血运转,不利于蕴养内力,故而各家内功大多在奇经八脉上开辟丹田。
到了这里,离最终的答案已经很接近了。
弄清内力是如何诞生,精气神三宝彼此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及气血、内力、人体经络和穴府,几者之间的联系,这时再看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要以气海穴为驻养内力之所?
正经上的穴位不用多说,十二经沟联全身,令其不适合作为丹田。
再看奇经八脉上的各处穴位。
奇经上穴位众多,可要选作丹田必然要考虑哪里最适合驻气、养气。
如此,基本可把位置大概锁定在脐部附近,尤其脐下一寸到三寸间,因临近肾脏、肾囊,内藏精、气之盛尤胜别余处,谓曰“水火交汇之乡”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