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禾微笑道:“姨父,如此甚好,我们正有此意。”
李川颌首笑道:“济世堂能重新开业,仰仗世子,还有顾公子帮忙,今日,借此机会,我们一醉方休。”
众人皆连声叫好。
等到济世堂打了烊,众人往香满楼而去。
这晚,大家开怀畅饮,欢声笑语。
沈云禾感叹,许久不曾这么开心了。
第二日,让沈云禾想不到的是,李川提出将济世堂交给李云逸和沈云禾打理,表示自己年纪大了,还是归隐乡土,不再过问世事。
沈云禾却深知,姨父是因为此次济世堂出事的缘故,出了这种事,终究是因自己而起。
虽然最后众人平安归来,济世堂也已重新开业,沈云禾心中依然感到自责与内疚。
李云逸却赞同父亲的做法,他认为李川年纪逐渐大了,回老家安享晚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李川装上行囊,拉着几大马车的东西,浩浩荡荡出发了。
临行前,姨母不舍地拉着沈云禾的手道:“云儿,有空来芙蓉镇,我和你姨父、妹妹在家等着你。”
沈云禾点点头,目送姨母马车渐渐离开视线,风儿吹过,裙摆飞扬,似乎无言地诉说着离别的衷肠。
听姨母讲,姨父故居在距离上京城数十里的芙蓉镇,芙蓉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因镇上居民大量种植芙蓉花而得名,芙蓉花通常每年八月至十一月开花,花开时花形大而美丽,色彩鲜艳。
每年到了此时,芙蓉镇的景色便美不胜收,吸引不少前来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驻足欣赏。
芙蓉不但花形美丽,还因为有广泛的药效被世人喜爱。
芙蓉镇土地肥沃,空气湿润,除了种植大量的芙蓉花外,还种植着其他各种各样的草药。
姨母去了芙蓉镇十日后,沈云禾收到来信,信上说他们在芙蓉镇已安顿好,李川在自家土地开荒,准备种植草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
沈云禾折好信,放入抽屉里,陷入了沉思。
姨父的生活很是让她向往,古有陶渊明先生写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之雅趣,“豆苗稀”
几字可见陶渊明先生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农夫,可是又有谁在乎?
也许这副怡然自得的胸怀,才是其精髓所在,远离世俗尘嚣繁琐,与世无争,让人沉醉其中,也不失为另一种人生抱负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