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妙仪跟随徐达班师回朝,徐达封了魏国公,赐金书铁卷,身边的人也都加官进爵,好不威风。
常遇春的北征军也是捷报频传,却没想胜利之后反而是将星陨落的结局。
那王宁的前途会如何?身为常遇春身边倚重的百户,没有保护好常元帅,会不会被多疑暴躁的洪武帝迁怒?会不会被胆小怕事的常森埋怨?
当第二支北征军全军缟素,抬着元帅常遇春的棺椁进京时,金陵满城缟素、一片哀鸣、哭声震天。
阿福早早在三山门外的祭台附近给姚妙仪占了个绝佳的位置,可以清晰的看见祭台上的各种大人物,包括坐在龙椅上的洪武帝。
姚妙仪看到了抬棺材的王宁。
一年不见,王宁褪去了稚气,长高变壮了,盔甲外面罩着白色粗麻孝服,目光坚毅从容,气质和以前截然不同。
姚妙仪见到这样的王宁,心中稍定,战争将一个少年变成了男人,即使遭遇挫折,也能扛过去。
抬棺材的一共有八个年轻人,王宁站在最后面。
最前面的是太子朱标,朱标在棺材左边,而右边的人姚妙仪也很熟悉,正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魏国公世子徐辉祖。
朱标身后是四皇子朱棣,而站在徐辉祖身后的小将军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
棺材很沉,抬棺的八个人都在咬牙硬撑。
常森穿着一身重孝,光脚穿着麻鞋,失魂落魄的抱着父亲的牌位走在棺材前面。
这次北征,他是偷偷冒名顶替参军,是为了给父亲一个惊喜,证明自己这个小儿子不是废物点心。
可是没想到,他真的不适合子承父业,要不是姚妙仪出手抢救,他早就一命呜呼了。
和父亲父子相认,之后无论父亲如何打骂、嫌弃常森不争气,他都不肯再踏入战场半步。
倒是刚结拜的兄弟王宁勇猛顽强,备受父亲夸赞,还认了他当干儿子。
常遇春戎马一生,从无败绩,却被小儿子气得束手无策,每当王宁立功,他就会把儿子常森骂一顿。
可就是那些争吵不休的日子,居然是父子之间最后的时光。
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常森拖着疲累的步伐,至今都不敢面对现实,希望父亲能够再骂他一次。
洪武帝带着群臣还有儿孙们亲自在三山门祭台迎接,常遇春的长子常茂已经得了父亲恩荫,封了郑国公,身边站着二弟常升。
常森,常升。
发音几乎一样,没有什么很深的寓意和传承,但谁都不敢说这两兄弟名字不好听。
因为常茂,常森,常升三兄弟的名字都是朱元璋亲自取的。
这些将门之后,也只有常家三兄弟有这个殊荣了。
常森抱着灵位对洪武帝行了君臣之礼后,也不顾什么形象了,拉着大哥和二哥的手嚎啕大哭起来,三兄弟抱头痛哭,皇长孙朱雄英年纪还小,跑过去扑到三个舅舅怀里,也跟着嚎哭道:“舅舅!
外公说得胜后教我骑马的,呜呜,外公骗我!
是个大骗子!”
太子妃常氏跪在屏风后面呜咽不止,她小腹微凸,洗净铅华,脸色苍白,还长了妊娠斑,太子侧妃吕氏在一旁跪着,低声安慰常氏,“太子妃节哀,您怀有身孕,莫要悲痛过度,伤了胎气。”
常氏是将门虎女,相貌平平。
而吕氏是世代书香出身,生的面目姣好,吕氏很受宠爱,已经生育了三个儿子,身材依然窈窕,相貌恍如少女。
而常氏只生了皇长孙朱雄英,好容易再有了身孕,太医说看胎像八成是个儿子,常氏欣喜万分,可惜乐极生悲,还没高兴多久,就传来了父亲的噩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