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林晩的问题,再一次问到了点子上,这令靖仇上人十分满意,眉眼之间也不免流露出几丝欣赏之色。
直到此时,方才有些人后知后觉,发现自己错失了良机,后悔不已,看向封林晩的眼神,也多少带有了几分妒恨。
这本就是常态。
太多人本身没有能力,却愤恨别人,满心以为是别人了抢了自己的机会,成事不足,坏起别人的事来,却积极不已。
暗戳戳的喜欢搞些小手段,传一些诽谤他人的谣言什么的。
这种人多属于庸人,做不了能人、好人,甚至连坏人都做不彻底。
要真能坏到骨子里,有勇气、有胆量、有智谋,做出一些大事来,那也倒能算一番人物。
“解酒之法,各有不同。
全看个人的承受极限,在修炼此法之前,需当都有寄魂之物。
寄托心神,以存正念。
此物醒时无用,醉时则是如洪钟大吕,可警醒己身,如若沉迷,便触发寄魂之物,借之牵引,使得从醉酒中清醒过来。”
靖仇上人解释说道。
简单而言,就是在修炼之前,要先准备一个标记醉酒和清醒的尺子,当尺度达到承受范围极限时,就用这尺子将自己敲醒,然后打破醉眼,醒目看世界。
听完靖仇上人的解释,大多数弟子,都露出心领神会的表情。
封林晩却还皱着眉,人群中也不乏聪明人,他们也同样想到了这个办法的缺陷。
这虽然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法子,但是···稍显有些勉强。
用科学的角度来讲,有一句话叫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虽然修行与科学的道理,并不能通用,却也不完全是背道而驰。
醉眼而欺天欺世,其实就是欺骗自己。
资质不够,那就骗自己,‘我’是天之骄子。
境界不深,就骗自己,已然到了极为高深的境界。
借假而修真,这个‘醉酒’的状态,也是一种骗,是让自己区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一种关键性的道具。
假如没有了这个醉酒的过程,那么一切都会变得模糊,不再泾渭分明,也就走火入魔,真的失心疯了。
倘若骗的不深,一把尺子倒是也能衡量真假,让自身在虚实之间,来回穿梭。
但如果修行入深,已然到了与道交互,与理相通的时候,便已然是‘我在欺骗天,天也在欺骗我’‘醉眼看花,花醉了我’的层次,那个时候,一把这样的尺子,则半点用处都没有。
不过封林晩知道尺度,有些问题,是靖仇上人有意让他问的,所以他问了,可以讨得欢心。
而有些问题,是靖仇上人刻意不提的,这个时候,切莫不可抖机灵。
已经是灵台(元神)境的靖仇上人,难道还不懂这样的道理?若是不说,显然也有不说的理由。
偏偏,却还有人这样自以为是,以为看穿了封林晩‘受宠’的真相,急不可耐的站起身来,冲着靖仇上人行礼后,便将这个疑问问了出来。
当然此人总结的未必有封林晩这样精辟,却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听闻质疑,靖仇上人的面色很有些难看,这个问题她自然早就知道存在,但是她却又不好回答。
因为在场的所有人,修炼的都只是基础部分而已,真正的核心和关键,是没有资格掌握和了解···甚至是窥探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那秘而不宣的核心中,连靖仇上人也没有资格洞悉。
但是今天是第一课,靖仇上人作为孤霞殿的殿主,若是面对弟子的问题,无法解答,也显得十分尴尬,大失威严。
就在这个时候,还是封林晩站了出来,大声指责那个自作聪明的弟子道:“上人已经言明利害,你却还在胡搅蛮缠,是自诩聪明,更胜上人么?”
就这句话来看,封林晩才分明是胡搅蛮缠的那一个。
周围许多视线都集中在了封林晩身上,大多带着冷冽的嘲讽意味。
大约是以为封林晩因为被抢了风头,所以失心疯了。
只有极少数的人,却察觉到了靖仇上人,原本挺直的背脊,稍稍松懈了一丝,整个人的气质都更柔和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