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看着眼前这个弘农杨氏的嫡孙,按照董太后教导的问题,说道:“卿等人不等候奏请,却辄入长安,意欲何为?”
杨修仰面奏道:“臣等并非不请自来,乃是奉了懿旨。”
皇姐居然点兵了?
刘协听后内心欣喜,本以为只是传说,现在得到了印证,面无表情的问:“从不理国事,一直在弘农王府,此次来长安到底为何?”
杨修掂量了一下词语,有些违心的徐徐奏道:“太师董卓乃陛下社稷之臣,无端被司徒王允谋杀,李傕贾诩等人跑到弘农王府奏报喊冤,殿下闻言,喝止了西凉军等人兴师报仇。”
“说了,我等非敢造反。
但见王允辞官,便退兵。”
一个走了出来,奏曰:“董贼霍乱朝纲,臣本为匡扶社稷,设连环计诛杀此寮。
何罪之有。”
杨修转头一看,白发瘦弱老者。
杨彪在杨修旁边提醒道:“他就是司徒王允。”
原来如此。
杨修想起贾诩对此人的评价,轻哼一声,“王允老匹夫,你为一己私利,逼反西凉军,还有何颜面在此大言不惭,为社稷计谋?”
王允大怒,瞪了一眼杨彪,然后辩驳道:“杨修,弘农王氏时代忠臣,居然生了你这样的反贼。
黄齿小儿,目无尊长。
休要血口喷人,西凉军要反,与我何干?”
杨修怼道,“闭嘴,老匹夫,我们弘农王氏自然是忠臣,忠于陛下,忠于。”
“王允,你刚杀董卓,朝廷不稳,李傕郭汜等人三番五次请降归顺,你却抱着并凉二州的争执,执意处死西凉军各中郎将,朝廷又无军力剿灭西凉军,你这不是逼反西凉军,祸害朝廷?还有何脸说为了江山社稷?”
王允身侧走出一人,尖嘴猴腮,伸出脖子嚷道:“伶牙俐齿。
可笑可笑。”
杨修轻哼一声,问:“你是何人?”
那人蔑视道:“乳臭未干小子,我乃郫县侯、前将军赵谦。”
路上杨彪早就把朝堂三公九卿等大员简单说了一遍,杨修记忆惊人,牢记在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