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齐拱手道“久仰”
,仿是江湖人又见江湖人,苏游知道这货是在敷衍自己,但自己却不能说不识此人,却又不太相信自己有此奇遇,不由再次问道,“那么这位娘子便是红拂了?”
旁边丽人笑道,“横波,可还记得中元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游听她声音,也不由得哑然失笑,“亏得苏游有眼不识泰山,竟把红拂女当成了俏驾娘。”
当时夜黑,苏游未曾见到红拂的脸容,但她那清越的娇音却言犹在耳。
“你把初臣当做驾娘,初臣亦只好当你是船客了。
其实当晚本是要陪大哥夜游东都来着,想不到却遇到你这个豪客。
拙夫与我初到东都,正为这阿堵物发愁,你的慷慨倒是解了我家的燃眉,不过初臣不会忘记你的慷慨。”
红拂女如此说,李靖也在一边点头,“横波之随性,不让义兄,也难怪你二人萍水相逢竟能把酒言欢了。”
杜如晦却如同听天书一般,张初臣当日巧遇苏游的事,当然不会到处乱传,但她没有忘记告诉丈夫留意此人,所以李靖的“久仰”
,也并不是敷衍。
一时张初臣却进里间陪杜如晦的妻子去了,厅中三人边喝酒边说些都中趣闻,苏游这才多少算是了解了杜如晦的近况。
杜家早先也是小康之家,无奈如晦的父亲早年便去了蜀中巴州做了属官,几年难得回转京都一次,叔父杜淹则与名士王通等一起离朝隐居,杜家从此没落,杜如晦超过了十五岁,无法跟随出仕的父亲,便只好在京城坐吃山空。
妻子刘月娥父家还算殷实,她经常也能拿点娘家的钱财救济,可是穷得久了,娘家也是不依的,如晦边抄书边等待朝廷的安排,却一日更比一日落魄了,最近两月又受到了印刷术的冲击,日子过得更加是捉襟见肘,只好靠李靖的工资接济度日,然而李靖从六品的官职,年薪与苏游相差无几,每月算下来虽有四五千钱,可是李靖的前妻还留下了两个孩子,所以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尴尬的时刻,刘月娥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这真让杜如晦又喜又忧。
当然,即便苏游不来,也还有李靖夫妇资助,可是,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想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些事似乎单靠金钱也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的,苏游不由感叹道,“看来,大隋基本做到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但要做到‘优者有其荣!
能者得其用!
’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啊。”
李靖却道,“没有什么是天生就应当得到的,更多的东西要靠我们的双手来争取。”
包括小九,旁边三人听他这话,都是一时豪气顿生,似乎眼前的所有困难都能靠双手解决似的,苏游当然不能给他解释所谓的“天赋人权”
,也是点点头,然后对李靖杜如晦道,“其实一进门的时候我也说了,此次可谓无事不登三宝殿,确实是来找克明做些事的,且不管把这当成事业来做,或者全为稻粱谋,我想,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优者有其荣!
能者得其用!
’吧?”
当下苏游又把创办报纸的想法说与二人,两人当然也知道了报纸的益处,--让圣人经义和朝廷的诏令更广泛地传播,市民可以不出门便能知道都中动态以及市场买卖信息,读书人更是可以撰写文章得名得利。
对于杜如晦来说,不但可以发挥自己所长,还能让自己有了工作不再为生计发愁,更有可能从此扬名于东都。
“克明,此计确实可行,若是为兄能舞文弄墨,都会忍不住要参与进来。”
李靖听完,不住地点头,也为杜如晦打气。
“那,克明,苏游便静候佳音了。
重阳节午时,城北翠云峰,不见不散。”
苏游见说得他已经动心,见好就收,适时离去。
虽然心中有强烈的愿望想与李靖结交,哪怕是多聊几句也好,可是为了平衡侧重,他还是必须用更多的诚心打动杜如晦。
至于与李靖增进感情,他相信以后会有很多机会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