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要种田最新章节!
“别送了,大哥这就走了,小弟你在家要好好听爹娘的话,不要调皮,帮忙照顾两个妹妹,知道吗?”
刘培瑞背着一个背篓,里面装着兄弟两个的棉衣,以及娘给准备的一些干菜,已经到了村口,刘培瑞不让家人再送。
刘培瑞请假回家,是为了帮忙砍柴,这里的冬天可不好过,冬天要是没有准备足够的柴火,那可是会冻死人的。
不过就是如此,在家里呆了才两天之后,他便又要回镇上的打铁铺里干活,不过想到大伯生辰的时候还会回来一趟,他心里倒是没有那么多离别的伤感。
“大哥,你放心我不会调皮的,会照顾好两个妹妹,大伯生辰的时候你和二哥可一定要早些回家。”
刘培浩一左一右牵着刘玉莲和刘玉珍,对大哥依依不舍,但还是挥手跟刘培瑞告别。
“大哥,我要一朵头花,跟隔壁懒妞一样漂亮的。”
刘玉莲对大哥发起了每一年,过年想要的礼物,虽然现在还早了一些,不过她想要多说几遍,这样大哥就不会像大姐一样忘记了。
刘培瑞笑着点头,转眼看着刘玉珍,等着她开口,刘玉珍看看这看看那,这才期期艾艾的说道:“大哥,我,你回来的时候给我带根糖葫芦不?”
其实如果可以她真的很想说,大哥,你能买些种子给我不,随便啥都好,只要家里没有的,但是她不敢,你说她一个三岁娃娃,要种子做什么,吃么?算了,已经要求小锄头了,还是不要其他的了,来一串糖葫芦就好了,也是很久没有吃过了,不知这儿的是个啥滋味。
不是她贪这么点东西,实在是如果她不说,那可就表现的太让人注意了,难不成她还说,大哥不用了,家里穷,你手上的钱还是留着急用吧!
她要是这么说,谁知道引起的是家里人的欣慰,还是家里人的疑惑,或是大姐的怀疑。
她一直病着,只知道躺着睡觉的三岁娃,说话以及被说话的次数,这三年来屈指可数,她会有那么懂事儿么?所以…
“好,大哥一定给你们带。”
除了刘玉蓉有些不满刘玉珍的性子,其余人都以为刘玉珍是害羞,因为她在家里头,主动说话的次数可以说没有,而家里人因为她的身体,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也很少跟她说话,所以对于此刻刘玉珍的表现,不仅没有想法,其实还蛮欣喜。
看来小珍儿,还是跟她家大哥关系比较好。
刘家夫妻欣慰的看着和乐的儿子、女儿,等他们说完,当家人刘友华这才摆了摆手,让张氏带着小的回去,他就带着刘培瑞和刘玉蓉转身往镇上走去。
镇上很远,他们一家起得很早,这时天色才蒙蒙亮,天气又冷,村里大部分的人都还在被窝里,所以他们一家走动,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整个村子空荡荡的,这还是刘玉珍第一次出了家门,走出那么远来。
一路上没有停留,刚刚也没有站多久,但身体到底熬不住,才这么一会儿,脸色就被冻的有些发青,刘玉珍感知着脸上和脚上的僵麻,以及身上的有气无力,死死的低着头,不让张氏发现。
自从一年前她好奇撑着身子出门,却晕过去足足两天才醒,还花了不少银钱吃药之后,当家的两人就言令禁止她出家门了,今天还是她死磨着要出来送大哥,两夫妻见她脸色确实不错,这才允许,要是被发现不对,她以后在想要出门,天知道还有没有机会。
这里是刘家桥,以刘命名,可想而知,这个村子刘是大姓,刘玉珍在大姐刘玉蓉问的时候才知道,大部分刘家人是同一个氏族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关系的。
就比如刘家桥的村长刘孝德,她就要叫一声五爷爷,而里正刘恒明要叫太叔公,那都是刘友华的长辈,她亲爷爷的弟弟和兄弟,按字辈排的,在同一个族谱里面,那是有血缘关系的。
就是左右邻居,说不定都是一表三千里的亲戚也不一定,不过刘家桥可能是挺大的,她家最近的邻居,都不是她这个小短腿能够到达的,家里也挺少来客,具体情况她就不知道了。
古代最重视的就是手足亲人,俗话说的好,人多好办事儿,这刘家桥的风评还是不错的,人也都不错,最起码来讲,现在她还没有遇上什么极品的人,唯有见过的大伯一家和二伯一家,都是挺好相处的人,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老实诚挚。
她家过不下去的那些个时候,都是大伯和二伯家帮衬着才过来的,爷奶也还建在,不过没有跟儿子住在一起,而是单独的住在老房子里头,过年的时候,一大家人都是去老家过的年,所以她也算是见过了。
听说家里还有一个小叔叔,不过在外地读书,这几年都没有回来,她还没有见过,也不知是个什么秉性。
还有几个姑姑,她倒是听过那么几次,不过也没有见过,因为每次姑姑年初二回来的时候,还小的时候她是睡着被抱去的,知事的时候她是在家里睡着的,身体不行,说什么也没用。
只是按照她所知道的信息,就凭两个老人有不错的泥瓦房单独住着,说明老人家挣下的家业不小,而一大家人的品行又不错,那就不存在争财产,或者分不公的事情,怎么她家就过的这般落魄?
连住着的都是风一吹就有可能倒下的茅草房,而且房间还少的可以,大哥、二哥都跑镇上做事去了。
难不成是她吃药把家里给吃穷了?
刘玉珍能够想到的也只有这个了。
其实刘玉珍猜对了一半,在她还没有过来之前,原主刚生下来的时候,就被判定养不活,一直都靠药给吊着,最后还是没撑过去,这才让她给穿了过来,而且魂是换了,身体可还是以前那个,还是得吃药吊命,这吊命的药可不是一般的贵。
加上两夫妻志气高,把两个大儿子都给送去读了几年书,这再多的钱,可也经不起这般花销,可不就只能吃糠咽菜,住茅草房了么。
要不是夫妻两个能干,两个儿子又能挣钱了,还有亲戚帮衬,说不得一家人早就去乞讨去了,哪还过的下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