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大雪初霁。
柔和的阳光透过一排雕花长窗和敞开的殿门漫进来,给大殿增添了几许暖意。
此刻,人到中年、略显发福的太宗李世民正专注地伏案临帖,手中一管翡翠雕饰的象牙紫毫在洁白的宣纸上虎步龙行。
落墨之处,笔力遒劲,气象宏伟。
他所临之帖,正是王羲之留存于世的著名行书《快雪时晴帖》。
此帖只有四行,短短二十八字。
李世民在铺展开的长纸上一遍遍反复临写,一直写到宣纸末端,才意犹未尽地戛然收笔。
“大家,您真是越发深得右军书法之三昧了!”
侍立在旁的内侍赵德全一边躬身接过紫毫,搁在笔架上,一边忙不迭地夸赞道,“瞧瞧这字,一个个凤翥龙蟠的,真是倾倒世人、羡杀众生啊!”
李世民欣赏着自己的作品,难掩自得之色,嘴上却道:“‘凤翥龙蟠’是朕给王羲之的赞语,你倒是胆子不小,竟敢拿来对朕说?”
赵德全掩嘴而笑:“老奴笨嘴拙舌,加之胸无点墨,只好借您的赞语一用了,还请大家恕罪!”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说错了话,自己掌嘴。”
“是,老奴该打,老奴该打。”
赵德全笑着,作势打了打脸。
“把这帖收起来,给朕换一帖草书。”
李世民活动着手腕,伸展了几下胳膊。
“遵旨。”
赵德全小心翼翼地收起书案上的法帖,走向李世民身后的一整排书架。
一整排的楠木书架靠北墙而立,架上整齐陈列着一卷卷精心装裱的法帖,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李世民自武德九年后不遗余力从全天下搜罗的王羲之书法作品。
迄今为止,已收集王羲之楷书、行书二百九十纸,装裱为七十卷;草书二千纸,装裱为八十卷。
然而,令李世民深感遗憾的是,直至今日,他最想得到的王羲之行书代表作《兰亭序》却依然不知所踪。
这些年来,他一直被当初吕世衡留下的那个谜题困扰着,既无力破解,也无法摆脱。
就连那起惨绝人寰的灭门案,后来也不了了之,成了李世民多年来难以忘却的一个隐痛。
“大家,这卷《采菊帖》可好?”
赵德全从书架上取下一卷法帖,问道。
李世民正欲回答,一个小黄门快步趋进殿中,躬身道:“启禀大家,魏王殿下求见。”
“青雀来了?”
李世民脸上泛出喜色,“快传!”
小黄门答应着退下。
“青雀”
是李世民第四子魏王李泰的小名。
李泰时年二十三岁,与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承乾、十五岁的晋王李治是一母同胞,都是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因自幼聪明绝伦,才华横溢,故而宠冠诸王,最受李世民喜爱。
赵德全见皇帝今日心情大好,便凑上前来:“大家,看来今儿是个大喜日子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