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以前也做生意。
做得还不小。
后来就是赌博才到了今天这地步。”
老谢好像也打开了话闸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不算大却临街的门面开张了一家时装店。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穿着西服,扎着领带,手里拿着一包万宝路香烟,见人就散。
“哥老倌,进来看看。
刚从广州进的货,保证是最新的样式。”
“小姐,进来看看。
那条裙子简直就像是给你订制的。”
“哥老倌,来抽杆烟,以后多来关照关照。
你哥老倌放心,保证给你进货价。”
这个小伙子就是当时的老谢。
高中还差一年毕业,实在是没发读书了,就干脆退学,找家里给了一千多块钱,400块钱的月租租下这个门店,然后坐着绿皮火车到广州服装批发市场买了一编织袋也叫蛇皮口袋的处理衣服带回榕市。
虽然当时开时装是很热门的生意,但刚入行的老谢却没赚到什么钱。
因为在广州他没有门路,加上对服装行业也不了解,所谓的服装批发市场,基本就是把外地人当冤大头处理工厂次品。
榕市虽然当时没有沿海那么能跟上潮流,但毕竟是省会城市,老谢的服装也大多积压下来。
等到差不多跑了半年多,老谢才算开始熟悉了服装零售行业。
这个小时装店也渐渐开始赚钱。
榕市不缺消费市场,一旦上了正轨,赚钱就轻松了。
于是,老谢在第二年就成了人们羡慕的万元户。
“谢哥,今天要不要出去潇洒一盘?”
有了钱,身边自然就聚起了几个小兄弟,一口一个谢哥地围着老谢转。
老谢也就渐渐有了小老大的感觉。
“想说啥,跟哥老倌说。
在榕市,还没有你谢哥吃不起的馆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