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有这么大的能力吗?”
赵总表示有些不相信。
“哈,哈,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杨百万啊,靠倒腾国库券家的,你们不待见的国库券,却是他手里的生财利器。
现在他手上的资金已经近千万了,所以你完全不必担心他的实力啊。”
王小川说的这个杨百万,就是一个上海人,名叫杨怀金。
是最早开始倒卖国库券的个体户,实打实的在那个年代里赚到了七位数资产,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从事金融交易的佼佼者,江湖人称杨百万。
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国债的行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难!
老百姓普遍都不太愿意买,政策上一九八一年恢复国债行时,采取的是行政摊销制,也就是直接从工资里按比例扣钱,而市场方面也没有可供流通的二级市场。
八九十年代我们都应该很清楚老百姓普遍是没什么钱的,更别提什么投资意识了,手里拿到国库券后想的都是立即兑现,换回现金。
而这也就滋生出了倒卖国债的生意。
杨百万于八十年代末辞职后,开始自谋生路,他很快就现了倒卖国库卷的商机,在全国八个国库券试点的城市里,价格差别非常大,大到每1oo元差1o元,尤其是越穷的地方,国库券越便宜。
老百姓都争于兑现,会8折价格抛售给当地银行。
但银行大量囤积,也会造成自身的流动性紧缺。
看到这个机会,杨百万到当地银行以九折价格收购国库券,银行也乐于买给他。
杨百万从这些地方买到大量国库券后,到国库券市场较好的地方买出,创了国库券异地交易。
赚到差价后,他没日没夜地乘火车全国跑,两万本金每一趟起码几千块进账,可谓一本万利。
当时国务院有个文件规定,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一百买卖,不过只有上海的政策执行得最好,从来没有低于过面值交易。
所以两百万大多是在外地囤货,回上海再卖掉。
只一年时间,跑火车的规模就上百万了,甚至出行还特意聘请公安人员随行。
当然他的行为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比如说这算不算经营金融,算不算投机倒把?于是他主动跑到央行、人民银行,掏出了一份金融时报,指出,当时你们行长可说了,“欢迎公民随时随地买卖国库券”
,你看我是公民吧?我可以随时随地买卖吧?当然得到肯定答复:可以,可以啊。
这关过了以后,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税,自己赚这么多,税的问题可不敢马虎,再次主动跑到税务局咨询报税。
后来这事还上了报纸,但八成呢,是他自己花钱登的。
说上海市民杨怀金主动报税。
但根据国库券条例,国债又是免税的。
所以,杨百万的成功虽然有投机倒把的成分在,他确实是狠狠地钻了政策的漏洞。
其实不仅是他,回顾那一段历史,最早的那批证券公司,大多是悄悄倒卖国库券,赚取到了第一桶金。
那个时代的中国金融市场,就是如此,在野蛮荒芜中,急成长。
王小川清楚地记得,不久以后的一天,中国刚刚推出的一种创新金融工具,国债期货,由于监管的漏洞,将会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327国债期货事件”
。
这一天,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作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王小川决定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遇的机会,在金融市场上大展一番身手,为自己的事业攫取一笔巨大的资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