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黄顺认为梦中所见皆天命,不能更改。
现在,周瑜给了他另外一个选择。
若四姓真如周瑜所言,全力与孙权合作,以后的事态发展,还会如梦中所示吗?
正在黄顺动摇之际,鲁肃又给他加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荆州选择与四族接触,无非是希望四族能够在战胜曹操后,夺取更多地盘,在江东形成不可小觑的势力,分化削弱孙氏。
但是,正如公瑾所言,曹军难过水战一关。
而四族,无论是否参与水战,最后都得乖乖在孙氏节制之下。
战后,四族顶多就是一方望族,想拥兵自重,是不可能了。
如此四族,还能兑现当初对你们的承诺吗?
孙氏崛起江东,已是不可逆的趋势,识时务者,当知顺势而为。
本来孔明和士元,已与我们达成一致。
但四姓派三公子过江,另起炉灶,是决议舍孙氏,与四族结盟。
这次我与公瑾秘密前来吴郡,会见三公子,就是希望四姓能够看清形势,选择与强者合作。”
黄顺在周瑜和鲁肃的连番轰炸下,彻底举白旗投降,已是十分的赞同。
不过,此时的黄顺,很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与他们,水平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他们要玩自己,随便耍弄点手腕就能做到。
“二位敦敦教导,顺听进去了,也完全同意。
不过,如此大事,我自己做不了主。
回去,我一定说服祖老,与孙氏合作,共抗曹操。”
黄顺没有马上答应,而是使了个缓兵之计。
他要回去学舌给祖渊,让祖渊权衡利弊,做出最终的决定。
在黄顺看来,两套方案,都有着十分的吸引力,执行哪套,都可以。
最关键的,是不能首鼠两端,脚踩两条船。
决定走哪条路,黄顺没那个能力,更没那个底气。
但是,一旦确定了,黄顺有信心,能够坚定的执行到底,不受干扰。
周瑜和鲁肃显然知道黄顺非最终拍板人,得到黄顺的态度,他们已是达到此行目的。
正事既然谈完,剩下的,就轻松多了。
诸葛瑾百般的留下黄顺共进午餐。
自然少不了把酒言欢。
从诸葛瑾家出来,日头已西落山头。
拜访别家已是不合适,只有打道回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