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十个铜板一斤,一斤按照家里三个人的食量,加上菜也只能吃两天,于是柴米买了四十斤,应该够吃两个月了。
看到有卖粗盐,一百个铜板一斤,省着点用可以用半半年,柴米就买了一斤。
一下子去了五百个铜板,手里就只剩半两的银子,买什么都得斤斤计较,柴米心痛得很。
柴大伯家有七口人,粮食也吃的更多,但是想想刚收的小麦,到时候也能换黑面的。
黑面就没买特别多,和柴米一样买了四十斤,再加上半斤盐。
看到角落里有米糠,柴米想到家里要养鸡,就磨着掌柜的送他们一袋,掌柜的看他们买的多,两家人加起来都快买了一两银子的,也挺好说话,两个铜板两麻袋米糠就卖他们了,就当买了麻袋的钱。
柴米自然高兴,说了不少好话。
寄存好买的东西,待会牛车来了就拉走。
出了粮店的门,柴米表示要去看小鸡崽。
柴爷爷表示同意,天色早先把鸡买了,别到时候鸡被太阳晒得蔫蔫的,买回家也不精神。
到了卖家禽的地方,鸡鸭鹅都有,吵得不得了。
三人问了一下价格,刚出壳的小鸡崽都是三个铜板一只,大公鸡七八十铜板一只,母鸡一百铜板一只。
别看小鸡崽便宜母鸡贵,实在是大家日子都不是特别好过,家里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把小鸡养到能下蛋得花很大的功夫。
鸡蛋还两个铜板一个呢。
柴米不是很懂这些,这个朝代不像以前,小鸡都是打过疫苗的,所以柴米没法下手挑。
只能根据柴爷爷本土的技术挑挑拣拣,柴米在一旁学。
最后挑了三个摊子,才挑够了一百个小鸡仔。
花了柴米三百个铜钱,手里只只剩一百九十八个铜板。
每家都被柴米要了一个鸡笼,三个鸡笼放一百个小鸡崽还是很宽裕的。
柴大伯提两个,柴爷爷提一个,柴米跟着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