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带,冬季很少落雪,但是不妨碍北风吹得人牙齿打颤,杜夫子能提供的条件有限,但不代表他不想要舒服。
徐思雨想起前几日在镇上布告栏见到的三溪乡石炭粒出售告示,便给杜夫子又一承诺:“夫子,我能听说附近的三溪乡挖出了石炭,过些时间我买些回来治饼,也放到学舍里。”
“哦,那可好。
香煤饼的制法,宛娘可教给你了?要是记不得了,我把方子抄给你,你要做出来了,入冬后少不得又赚一笔。”
花钱了,总得给人找补些,杜夫子可不想只占便宜。
“好嘞。”
徐思雨欣然接受,虽还没细想,但觉得这是门可以做的生意。
三溪乡是常嘉县下最偏最穷的地方,从新山村出发往西走五十里路,还得再进山二十里。
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南坡突然被挖出了石炭。
时下煤窑有官窑和民窑,常嘉县将三溪乡定为民窑,每年征收矿税,让其可在县下自由买卖。
看着是常嘉县放手三溪乡人经营石炭买卖,让他们获利,实际上也是给了他们压力,怎么在乡下赚够每年的矿税,就是第一个难题。
时下,三溪乡人都是第一次开矿,挖掘和烧制的工艺都不娴熟。
常嘉县在这方面的能人巧匠肯定也不是很多,徐思雨觉得她可以试试煤炭加工。
想到就去做,离开杜夫子家,徐思雨就找到徐成杰,让他组织几个人,择日就去买石炭。
但在此之前,她得先把修房和武师秦的事儿落实下来。
除了本来就在杜家私塾读书的几个人,徐家几家人按徐思雨的要求就凑出了三个六岁到十岁之间的小子。
也怪成杞、成杰、成霖都是新婚,成杞的长女才出生,再着急也没法在这时入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