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1)地藏:梵名乞叉底檗沙,在忉利天受释迦如来咐嘱,每日晨朝入恒沙禅定,观察众机。
于二佛中间,无佛世界教化六道众生之大悲菩萨也。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
在密教,其密号为悲愿金刚或称与愿金刚。
《莲华三昧经》云:‘檀陀地藏化地狱道,手持人头幢;宝珠地藏化饿鬼道,手持宝珠;宝印地藏化畜生道,伸如意宝印手;持地地藏化修罗道,能持大地拥护修罗者;除盖障地藏化人道,为人除八苦盖障者;日光地藏化天道,照天人之五衰而除其苦恼者。
又,地,心地也,能生万法,一切皆由此生;藏,含藏也,心地含藏无量恒沙清净性功德,有能生、能载、能摄、能藏、能支、坚固等义。
2)菩萨:梵音‘菩提萨’之简称也。
‘菩提’为觉,为道;‘萨’为有情,为众生。
又译作开士、高士、大士等,总名为求佛果之大乘众生,菩提心,行菩萨道者也。
有自觉、觉他两义:于己,则上求佛道,上求菩提以自觉;于人,则下化众生,以菩提法觉、化众生也。
故菩萨者,有觉悟之众生也;能觉悟众生之众生也。
3)本愿:依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理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是名大愿。
此愿于无量生死之前,本昔所之愿,故称本愿,以此本愿为成就佛道之基也。
一切佛菩萨于因地时皆愿,皆称本愿。
以愿不同故,成就不同,名号亦异。
4)经:通题也,契经之简称也。
佛所说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所具之机,故称契经。
经者,径也,入道之通途也;经者,经纬也,以种种理令万事经纬分明,有条不紊也;经者,常也,历万世而不变之真理也;经者,线也,贯串种种事理以成文者也;经者,摄化也,摄化种种根机众生令入佛道也。
复有,涌泉:义味无穷,至心持诵,可得无量义味也;出生:能生妙善,常诵经者,自可依仗经力,化刚为柔,变愚成智,罪灭福生,成就善法也;绳墨:能为世出世间之楷模,犹木匠之绳墨,立定规矩方圆,以楷定正邪也;显示:能示正性,令读诵者因之而开示悟入也。
5)于阗国:于阗,译作地乳,今称和阗,亦作和田,县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离车族由尼波罗纵断西藏高原于此建国。
6)三藏:经律论也。
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
戒、定、慧三无漏学为出苦海之津梁,凡入圣之良药。
出家人能通三藏,自利利他者,称三藏法师。
7)沙门: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之修行人也。
《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沙门有四种:胜道沙门,证圣果者,圣僧是也;说道沙门,能宏扬如来三藏圣教者;活道沙门,能修诸善法,增长慧命者;污道沙门,违背戒律,裨贩如来者。
8)实叉难陀:本经译者名,华言‘学喜’。
此法师尊者,勤学三藏,法喜现前,故名学喜,于中华唐朝时代于阗国来华译经,八十华严经即此尊者所译。
9)佛:佛陀之略,译作觉者或智者。
觉有觉察、觉悟二义:觉察烦恼,使之不为害,乃一切智也;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名觉悟,乃一切种智也。
觉复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义:自觉者,简别于凡夫、外道;觉他者,简别于二乘;觉行圆满者,简别于菩萨。
又,经中通常以此称本师释迦牟尼佛。
1o)忉利天:译作三十三天,欲界六天之第二天,在须弥山顶,中间喜见城,帝释(玉皇大帝)居之,巅之四方有峰,每峰有八天,共称三十三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