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邑的问礼:具体时间不详,但在鹿邑县城西街有明代“孔子问礼处”
碑刻,证明了孔子曾到访老子的故里鹿邑问礼。
考古发现表明,“孔子问礼于老子”
这一历史事件在东汉时期被艺术地再现,山东、陕西两省发现了多幅汉代画像石,这些画像石大多发现于山东地区,尤其是济宁地区,这个地区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总之,孔子的这些求教经历不仅是对礼仪的追问,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探索。
在当时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孔子能如此严谨地追求学问,这种治学精神在今天看来仍然值得推崇。
我们看看孔子第一次向老子问礼,到底问的什么?
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
止柩就道右,止哭以听变。
’既明反,而后行,曰‘礼也’。”
曾子问道:“出葬已经发引”
柩车已经上路,这时忽然日蚀,礼数有什么变化吗?或者没有任何变化呢?”
孔子答道:从前,我跟着老耽在巷党助人送葬,柩车也已上路,突然发生日食。
老耽喊道:丘!把灵枢停下,靠着路的右边停放,都不要哭,静以待变。
等日蚀过后,柩车又继续前进。
老耽说:按礼就应这样做。
葬毕返回,我就请教老耽:柩车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日蚀这种现象,谁也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与其在路旁等候,还不如继续前进呢。
老耽说:诸侯去朝见天子,每天日出而行,傍晚太阳尚未落山就找个地方休息,并且祭奠随行的迁庙主。
大夫出使,也是每天日出而行,太阳未落就找个地方休息。
灵枢不可在天亮之前就出殡,也不可到天黑下来才止宿。
披星戴月而赶路的,大概只有罪人和奔父母之丧的人吧。
刚才日蚀,天空一片黑暗,我们怎么会知道天空不定在什么时候会出现星星呢,那样岂不成了披星而行了吗?再说,君子行事依礼,总不能使别人的亲属有遇上灾祸的危险呀。
老子尊礼,但不是不会变通。
影响自己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往往就成了他的专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