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

上传错了大家见谅(第2页)

据以后史书记载,长江以南地区约在公元1世纪,西南部地区约在公元9世纪都已经种植小麦。

到明代《天工开物》(1637年)记载,小麦已经遍及全国,在粮食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

[2]2o1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持续进行考古掘,在一个西周中期用于填埋垃圾的灰坑里,考古人员现了一批碳化的小麦颗粒,虽然距今有28oo多年,但小麦颗粒形状依旧保存完好。

说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小麦已经在国都镐京周围开始规模化种植,这个现对“我国北方小麦开始广泛种植是在汉代”

的传统观点提出挑战。

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

中国最早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

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楼兰;在楼兰的小河墓地也现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麦。

四千年前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一带的沙漠绿洲中,有着较充沛的水资源和高达4o的植被覆盖率。

那时水中有游荡的鱼儿,林中有飞奔的动物,翠绿的草地可以放牧,土地适于耕种。

在小环境里有着相当不错的生存土壤。

但是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便是沙漠绿洲生态的脆弱性,一点点改变就会给生命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

南方原先很少种麦,汉以后才逐渐向南推广。

《晋书·五行志》说:“元帝大兴二年(公元319年),吴郡(今江苏)、吴兴(今浙江湖州)、东阳(今浙江东阳)无麦禾(这里的禾是指稻说的),大饥。”

可见四世纪初,麦在江浙一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在此以后,又陆续得到推广,主要是出于农民自己的传播,有时王朝政府或地方官也曾督促推广。

南宋初年,北方人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广东等省。

北方人习惯于吃麦,麦的需要量突然增加,因而麦价大涨,刺激了麦的生产。

因此,麦的栽培迅扩大开来。

南宋庄季裕在他写的《鸡肋编》(十二世纪前期)中说:“此时一眼看去,连片的麦田,已经不亚于淮北。”

这就是说,已经不亚于北方了。

麦和稻的生长季节不同,只要安排得好,就可以在秋季收稻以后种麦,夏季收麦以后插秧,同一块田一年可以两熟。

麦的推广并不妨碍稻的栽培面积。

北宋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1o84年)就说:“吴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割麦后种稻,一年两熟,稻有早晚。”

后来南宋陈旉(fu肤)《农书》(1149年)和王祯《农书》(1313年)所说的也是稻麦两熟制。

而且根据王祯《农书》的记载,南方对于种麦,已有相当技术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也比较高,并不比北方差。

[3]小麦不但向南方推广,同时北方也在展。

元以前就有这样的农谚:“收麦如救火”

在生产工具方面唐代已使用麦钐(shan扇,一种长形的镰刀),到元朝初年又有了新的改进,创造了用麦笼、麦钐、麦绰(一种竹篾编成的抄麦器,形状象簸箕而稍大,它的一边装有钐刃,当挥刃割麦穗时,麦穗自然落到绰里)结合成为一整套的快收麦器。

它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麦笼安装在下面有四个小轮的木架子上,用绳系在腰部拖着走。

割麦人用钐割麦穗,麦穗跟着落向绰里去,随手把绰里的麦往后倒到笼里,笼装满了以后就拉到打麦场上。

据王祯《农书》的记载:“一天可以收割十亩,比南方用镰刀割,要快十倍。”

如果不是种麦很多,是不会创造出这种快收麦器的。

[3]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估计来推算,当时小麦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多一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