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练毛笔字练了半个多月了,虽然也不是很勤快,不过还是慢慢地有一点儿进步的。
比如最基础的横竖撇捺点,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只不过有的锋、回写的还不是很好。
这些天偶尔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是在用毛笔画画。
我没跟任何人说起我的这种感觉,担心被人嘲笑和教育。
然而在下笔的时候,尤其是老师让我仔细感受笔尖的锋回变化的时候,让我结合用笔的力度和角度、写不一样的字的时候,我就感觉面前不同的笔画和字形,像是一笔一笔被我小心翼翼画出来的。
我在老师家里练字,练得是临摹,不是描摹。
即老师在米字格的宣纸上写上几个大字,我一节课就反复练习这几个大字。
写字的时候,要一心一意、慢悠悠地用心临摹每一笔,按照老师的说法,是让我要注重笔画的起伏和变化。
看着慢悠悠一笔下去,一笔又下去,这个过程在反复勾着我当年画画的记忆。
其实我觉得可能写毛笔字因人而异,会不会因为我在美好的童年时曾因画画带给我特别好的记忆,所以会让我感觉到二者的互通。
我想了一下,可能真有。
画画的时候,要先看后画,毛笔字也是一样;画画的时候,要掌握整体的结构和形状,其实毛笔字也是类似。
周老师夸我说我毛笔字的字形练得效果很快,他问我硬笔字写得是不是挺好。
我大言不惭的说,练过,还凑合。
其实我的硬笔字写得水平一般,只是在家里、学校里、邻居中,没有太多人的字写的好看。
他们的字大多都是能看明白就不错了的水平,感觉好像没有认真练过写字。
但我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写字班一类的地方,最早的时候就是和我妈一起练字,后来照着字帖练。
那时候我爸还在部队,买回来两本字帖,是庞中华的硬笔书法,但实际上执笔的是另一个叫乔筱波的人。
那两本一本叫做《醒世恒言》,一本叫做《劝世良言》,都是一些朗朗上口的有浓浓劝诫气息的古文,比如“吾日三省吾身”
、“三军不可夺帅”
、“一时失意莫沉沦”
等等。
现在两本书还在我的书架上,《劝世良言》还有书皮,《醒世恒言》早已经皮不存焉,那暴露的书籍也很残破,每每看到,我都觉得那书在向我控告儿时调皮的我。
不过实话实说,我妈当年陪我练字,更主要的是“陪我”
,她一个人带我,又要上班,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再去写字。
一般就是看我能坐在书桌前,进入了一笔一划的状态,她就去干活儿了,过家嘛,总是有活儿的。
我的练字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在老家县城下面农村的小学校里,整个学校不到一百人,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里也不过就是二十来个学生。
在那二十来个学生中,我这临摹过庞中华钢笔字的铅笔字简直脱颖而出。
别的小朋友还在歪歪扭扭写字、名字都写的大小不一的时候,我已经能够顿笔、出锋了!
那种越所有人的感觉简直让我极度上瘾!
而四年级的时候举家搬迁,来到了油城,上了初中后有几个女同学钢笔字简直龙飞凤舞,连笔字行云流水,我见了都惊呆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