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这只船队以后专门用来运输鸟粪,由我来管理,就叫东宁鸟粪大队。”
船长的岗位名称郑克臧都想好了,就叫东宁转粪使。
名字难听,但责任重大,鸟粪加红薯土豆,这得养活多少人口,郑克臧不敢想。
“对了,岳父,有没有什么办法把藏仙酒和香水卖到鞑子那边去,赚他们的钱,造咱们的铳。”
郑克臧想打开大清的市场,赚钱嘛,不寒碜。
“很难实现,闽、粤、江浙等地我们肯定是卖不过去了,鞑子的迁界禁海太绝了。”
陈永华叹气道。
所谓的迁界禁海,就是大清强迫沿海百姓迁往内地三十里处,使明郑无法从内地获取补给。
而且,迁海自始至终都是以极其野蛮的方式摧残沿海百姓,实乃一场骇人听闻的暴行。
鞑子画地为牢确定所谓的“边界”
以后,就以极其蛮横的手段驱赶界外的百姓进入内地。
迁徙的时间规定得非常短促,一般是三天,过期派官兵驱赶。
为了断绝迁民后顾之心,界外的房屋全部焚毁一空。
居民被驱赶入界以后,有敢出界者杀无放。
以福建省的情况为例:在福宁州,“州地以大路为界,南路以州前岭为界,松山、后港、赤岸、石坝近城亦在界外。
道旁木栅,牛马不许出入。
每处悬一牌,曰:敢出界者斩!”
“越界数步,即行枭首。”
在莆田县,“着附海居民搬入离城二十里内居住,二十里外筑土墙为界,寸板不许下海,界外不许闲行,出界以违旨立杀。
武兵不时巡界。
间有越界,一遇巡兵,登时斩首”
。
这个县的黄石千总张安“每出界巡哨只带刀,逢人必杀。
····截界十余年,杀人以千计”
。
可以想象,福建沿边百姓当时处于怎样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境地。
大清想靠这招封死明郑,但其实换个角度讲,这对明郑也有一定的好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