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电子管数字机,第二代晶体管数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机,以及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
其中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就是晏卿后世所熟悉的微型计算机,在此之前的前三代都是大型甚至是巨型的。
而第四代出现的时间就是今年,1970年。
美国现在已经研究出这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机,然后明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会在硅谷诞生,从此开创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而国内呢,这个时候还处在第二代晶体管数字机的研究阶段,并且是实验室研究,并没有在各个领域推广应用。
集成电路数字机也才刚刚接触。
去年的时候,北京大学接到任务,开始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这也是晏卿会选择北大的原因,他想在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不过这个研究课题已经开始了一年,他一个新生想要加入其中基本没有可能。
并且他也没想加入,只是想找一个机会帮点忙,加快研究速度而已。
晏卿一手抱着一叠资料,一手拿着一个饭盒,从食堂里匆匆出来。
出门时“没注意”
,与一个人撞了满怀。
他手里的资料瞬间散落一地。
“抱歉抱歉,我没注意到人。”
晏卿边说边急忙去捡散落的资料。
被撞之人是一个衣着朴素,身材清瘦的老者,他扶了扶眼镜说,“不要紧。”
然后弯腰帮着晏卿捡资料。
“咦”
老者在到一沓散落的手稿时,目光被吸引了,竟蹲在那里极为入神的了起来,都忘了起身。
老者叫孟清松,正是百万次集成电路研究的主要带头人。
他的身份并没有特意保密,所以晏卿很容易就知道了他的身份,然后便计划着,怎样不动声色的与他偶遇一场。
好在这个时代的大佬们都很朴素,也不搞特殊,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也都是来学校食堂吃饭。
孟教授也和其他人一样,每日拿着一个掉瓷的搪瓷饭缸,十分低调的过来用餐。
这才给了晏卿机会,让他来了今天这么一出。
晏卿捡完其他的资料,像是才认出来人似的,惊讶道,“您是孟教授”
孟清松猛然惊醒,一把抓住了晏卿,“这些是你写的”
他语气急促,眼中迸发出狂热的惊喜,到晏卿点了一下头,这惊喜变的更甚了,竟然拉着他就往外走,“走走走,你跟我会研究院,我要把你这个猜想实验一下”
“诶孟教授您不是来吃饭的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